皇冠9393体育平台
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英才招聘 >> 正文
皇冠9393体育平台诚聘海内外英才
发布时间:2024-03-29     作者:   分享到:

一、院校概况

西北工业大学(简称西工大)坐落于陕西西安,是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是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学校1960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七五”“八五”均被国务院列为重点建设的全国15所大学之一,1995年首批进入“211工程”,2001年进入“985工程”,是“卓越大学联盟”成员高校,是“一带一路”航天创新联盟发起高校。

皇冠9393体育平台作为学校“三航”特色学院之一,是我国海洋技术与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双一流”重点建设学院之一,主要从事水中兵器、水声工程、水下航行器、海洋工程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人才济济,桃李不俗,杏坛群芳汇聚

学院现有教职工200余名,其中博士生导师资格92人,硕士生导师资格176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获奖者2人,全国创新争先奖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领军人才11人,国家级青年人才19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4人,教育部新世纪/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2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陕西省教学名师5人,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6人。现设7个专业方向课程群和教学部、12个科技创新团队。

造梦海工,筑梦深蓝,学科特色鲜明

学院以“海洋工程类”大类招生,下设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声工程、信息工程(含控制)、海洋工程与技术4个本科专业,其中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坚持多方面发展,主要从事海洋机器人、海洋信息与控制、水声工程、海洋工程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近年来,在“海洋强国战略”需求和“智慧海洋”等重大科技专项牵引下,学院在多学科融合方面不断探索与创新,拓展了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科学考察、深海资源开发、海洋信息智能感知等学科方向。

承担兵器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2个国家一级学科建设,并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同时支撑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物理学、网络空间安全4个国家一级学科建设。

扎根古都,辐射全国,平台资源丰富

学院建成了配套完整、水平先进、可适应现代科技发展需要的实验基地,现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工信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专业实验室、2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陕西省共享平台、2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拥有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3个、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2个,成立了青岛海洋研究院交叉研究中心。建成“海洋信息感知”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拥有高速水洞、大型消声水池、大型综合水池、拖曳水池、水下物理场仿真、水下动力推进、声与振动控制、导航与控制仿真中心等实验室。

立德树人,逐梦深蓝,人才培养卓越

近年来,学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陕西省教学成果奖18项;建有国家精品课程/一流课程4门、陕西省精品课程/一流课程10门。获批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1个、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陕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6篇(全校13篇)、“全国先进班集体标兵” 2个、“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陕西省教学团队5个。

向海图强,经略海洋,科研成果丰硕

学院在海洋工程研究领域成绩突出,先后获全国科学大会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40余项,其中,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学院科研实力雄厚,2015年以来,学院科研到款连续9年过亿,2023年学院科研经费到款6.5亿元。 学院科研发展态势良好,近三年来牵头获批牵头获批19.97亿、1.65亿、1.479亿、1.16亿四个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学院基础研究稳步提升,2016年以来,学院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0余项,包括重大仪器专项(自由探索类)、重大国际合作专项、重点项目、联合基金等重点类项目19项;学院工程应用实力雄厚,先后牵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型号背景项目、国家海洋专项等科研项目350余项。


二、招聘领域

诚邀兵器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力学、人工智能等学科领域学者加盟学院。


三、引进类型及支持政策

学院长期面向全球招聘英才,招聘讲席教授、领军人才、海外优青、翱翔海外学者、准聘教授和准聘副教授、专职科研人员以及博士后等。

1.讲席教授

岗位要求:引领国际科技前沿,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系统性、创造性成就,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取得标志性科技成就;一般为享有很高社会声誉和广泛学术影响力的战略科学家。

支持待遇:一人一议按需个性化支持。


2.领军人才

岗位要求:在本学科领域开展前瞻性和引领性研究,取得国内外同行高度认可;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做出重要贡献;一般为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国家级领军人才。

支持待遇:一人一议按需个性化支持。


3.海外优青

岗位要求:具有博士学位;年龄不超40周岁;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支持待遇:

编制岗位:事业编制;聘为教授、博导,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首聘期结束后经评审纳入长聘教授岗位。

年薪:75万+奖励绩效+科研等其他收入+学院个性化奖励等,上不封顶。

科研保障:提供科研经费200-600万(含国家);博士生指标入职前三年每年保证一个;入职前三年招收的博士后,薪酬由学校全额承担。

安家补贴:提供安家补贴200万(含国家和地方)。

团队建设:支持组建学术创新团队,配备“一对一”学术导师,提供赴行业院所挂职锻炼机会。

子女教育:可享受全国顶尖的我校附属中小幼教育资源。

医疗等保障:享受高层次人才医疗保健“绿色通道”,每年一次高标准三甲医院体检。享受“三秦优才卡”,享受省内机场、铁路客运站贵宾服务,医疗系统“绿色通道”,三甲医院体检,省内A级景区免门票等高层次人才专享服务。


4.翱翔海外学者

岗位要求:具有博士学位;年龄不超40周岁;原则上应有3年以上连续的海外科研工作经历,尚未回国或回国工作未满1年;符合我校相应学科准聘教授岗位学术标准;已在相关领域崭露头角,具备成长为国家级青年人才的潜力。

支持待遇:

编制岗位:事业编制;聘为准聘教授(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经一定流程聘为博导。

年薪:55万+奖励绩效+科研等其他收入+学院个性化奖励等,上不封顶。

科研经费:提供100万

安家补贴:提供40万,免税。

子女教育:可享受全国顶尖的我校附属中小幼教育资源。

特别说明:海外优青进入答辩暂未通过者,经一定程序纳入学校翱翔海外学者岗位,并获相应待遇。


5.准聘教授和准聘副教授

岗位要求:准聘教授年龄不超40周岁,准聘副教授年龄不超35周岁;满足相应岗位学术标准。

支持待遇:

编制岗位:事业编制;准聘教授给予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准聘副教授给予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年薪:准聘教授51万、准聘副教授40万+奖励绩效+科研等其他收入+学院个性化奖励等。

科研经费:10-30万(根据学科特点)

安家补贴:20-30万,免税。

子女教育:可享受全国顶尖的我校附属中小幼教育资源。


6.博士后(特别资助博士后/常规博士后)

岗位要求:取得博士学位3年内;常规博士后年龄不超35周岁;特别资助博士后年龄不超32周岁,且达到助理教授学术水平。

岗位待遇:

年薪:常规博士后20-24万、特别资助博士后24-29万。

其他收入:入选国家博士后相关项目,可享受相应项目资助和科研等其他收入。

发展通道:在站期间,达到准聘副教授及以上相应岗位标准,可申请预聘为学校准聘师资,获聘后纳入相应岗位管理并享受相应待遇。


7.专职科研

岗位要求:年龄一般不超45周岁;符合学院、课题组制定的岗位学术标准。

支持待遇:

薪酬:由学院、课题组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良好的公共实验平台以及科研办公保障条件。

发展渠道:具有畅通的发展渠道,达到学校准聘和长聘师资相应岗位标准的,可按照相关政策和程序申请转入。

其他:符合条件者可申请国家级、省级人才项目以及我校翱翔人才计划。


四、学院人才支持政策

1.人才专项支持政策

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引育,制定有人才专项支持政策,对具备国家级人才水平和潜质的新进教师和推荐人,提供丰厚的一次性奖励。对于依托我院申报海优和专项的申请人,学院将为您提供从政策咨询、申报准备、入职报到、落实待遇等一站式服务和全过程保障,同时组织专家指导申报书撰写和修改。学院将配备专人协助您准备和完善申报材料。

2.完善的人才培育体系

学院建立了系统完善的学院、团队、教学部协同支撑体系,依托12个科技创新团队结合教学部开展青年人才培育,依托院级教师发展中心,建立全链条式教师培养体系,实施青年教师素质能力提升计划,对新进青年教师在科研平台、办公实验场地、设备共享、招生指标、薪酬福利等方面推行个性化支持政策,引导青年教师快速融入集体并开展工作,为青年教师快速起步提供支撑。

3.优质的学术科研保障

学院拥有海洋科学与工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中心,该中心由六个大型实验设施以及上百套实验仪器设备构成,为学院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作用。学院“海洋信息感知”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选拔具有卓越学术潜力、国际化视野的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结合青岛研究院、太仓海洋研究院等异地机构所在地的政策和资源优势,为青年教师发展提供多渠道科研条件、实验室平台及服务管理等资源配套支持。


五、联系我们

应聘学者可通过邮件或西北工业大学招聘网投递简历,个人简历包含教育经历、工作经历,以及近5年发表高水平论著和承担科研情况。

引才岗位类型

联系人

联系方式

讲席教授、领军人才、海外优青、翱翔海外学者、准聘教授和准聘副教授

程老师

+86-029-88460616

hhxybgs@nwpu.edu.cn

专职科研、博士后

宋老师

+86-029-88492612

科研团队联系方式:

团队名称

团队负责人

联系方式

自主水下航行器创新团队

潘 光

panguang@nwpu.edu.cn

海洋声学信息感知创新团队

杨坤德

ykdzym@nwpu.edu.cn

声学与电子工程创新团队

王 奇

wsy@nwpu.edu.cn

声场感知与隐身技术创新团队

曾向阳

zenggxy@nwpu.edu.cn

海洋观测与探测创新团队

孙 超

csun@nwpu.edu.cn

水下机器人创新团队

崔荣鑫

r.cui@nwpu.edu.cn

海洋电磁场创新团队

马 艳

mayan303@nwpu.edu.cn

水下通信与协同探测创新团队

韩 晶

hanj@nwpu.edu.cn

水下动力推进与超空泡技术创新团队

党建军

janjund@nwpu.edu.cn

水下仿生与流动控制创新团队

胡海豹

huhaibao@nwpu.edu.cn

智能声学与临境通信研究中心创新团队

陈 捷

jie.chen@nwpu.edu.cn

海洋智能感知与网络创新团队

申晓红

xhshen@nwpu.edu.cn





Baidu
sogou